社会实践是老员工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员工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环境,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员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提高认识事物思考事情的能力,通过走进社区、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研,参加劳动,服务他人。他们接触社会,在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文明礼貌、提高道德修养,锻炼了组织交流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培养老员工独立、能动、自主的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重新构建和发展了老员工的思想认识,自觉将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内化为身心结构,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一、多环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育人功效
1、实践内容围绕社会政治经济热点,激发老员工爱国主义热情
引导员工关心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热点,指导员工立足地方当前及今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员工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以主题小分队和项目组的方式,借助共青团中央等主办的大中专员工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深入乡镇、社区、企业等,将高校的智力、专业技术和人才资源辐射到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创新创业等国家战略中,在实践中用青春书写人生华章,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2、开展就业创业教育,鼓励老员工投身基层、报效祖国
将老员工就业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相结合,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基层,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西部计划"及"欠发达地区计划",把祖国的需要和个人发展事业联系在一起。思政实践育人体系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找到了实践教育活动与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点,彰显人才培养特色,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将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老员工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以社会重大热点事件为契机,引导老员工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志愿服务中去,把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勇于承担、乐于奉献的实际行动。通过宣传教育、文艺活动、公益活动、安全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员工通过参与、体验与感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提升为素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促使员工实践成果化,对于经典项目精品化,扩大思政实践育人影响力。
4、建立企业实训基地,提升老员工的职业道德感
积极拓展实践基地,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除专业技能锻炼外,把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思政实践育人的内容,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就业观,从而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个由企业、学校、教师和员工共同参与职业文化交流平台。把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形成思政实践育人长效运行机制
1、充分发挥学校在思政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主导性。实践育人工作贯穿在整个思想上教育过程中。学校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员工的特点,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协调运作,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使员工形成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及提高员工能力素质。
2、在思政实践育人过程中坚持全员育人。高校育人工作不仅是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而应该是全校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共同的责任,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员工接触到的任何一名高校工作人员都要自觉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坚持在实践育人制度化和常态化中将全员育人作为重要的工作原则。
3、在思政实践育人体系中强化"三方协同"。"三方协同"指社会、学校、员工三方的有机结合和作用互动。思政实践育人要面向社会,面对新形势,在巩固学校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员工社会实践育人机制,与企业、社区、社会团体组织等合作建立老员工实践基地,作为老员工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思政实践育人强化了社会、学校、员工三方有机结合,发挥教育者和员工的自主精神,实现实践育人的创新性和普遍性,使实践育人架起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桥梁。
4、加强交流总结,扩展思政实践育人效应。每期组织员工赴企业实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束,组织参与实践的员工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撰写实践论文,同时面向全院同学,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演讲、座谈等主题活动,出版论文集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扩展社会实践效应。